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节(1 / 2)





  “等着咱们?”平儿不明白,“难不成要奶奶去帮她在老太太跟前说话?”

  凤姐点了点头:“原来我也想林丫头怕是这么个意思,可再想想怕不是这个意思。”

  “没有老太太的同意,难不成林姑娘要偷偷走?”

  “怕就这个意思。”

  “她一个姑娘家可怎么走,这西方可是蛮荒之地。再说了,派谁去送?”平儿带了点恼,“上回林姑爷事的时候,是二爷去的。”

  “派谁去也不乐意。看看咱们家的那些管家,一个个养尊处优的,比人家家的老爷过得还舒服。硬派着也成,可难保路上不出事。到时不又成了咱们家的事。”

  “那二奶奶这事?”平儿问的不是黛玉的事,是贾链的事。

  凤姐想的也是贾琏的事,可既然黛玉用这个故事来敲打,难不成会有别的法子?

  “等官媒人来回话吧,说不准林丫头有了好亲事也就不用走了。”凤姐叹了口气。

  ——————

  雪雁把故事说给小红听后,就等着听动静。可等了两天都没有动静,倒有些急了。

  紫鹃也急,瞧着在廓下扭来扭去的雪雁便笑了:“你也别在这扭了,你看姑娘倒是定定的,哪像会不成的。”

  雪雁听了这话倒放下了些心来。

  黛玉自是知道凤姐不会这么轻易就来帮自己的,只是先透个风,让凤姐好好想想。外面的事,黛玉知道几个丫环是打听不了的。院子里的婆子在这有家有业的,日后断然不会跟着自己走。

  唯一能信的就是奶娘王嬷嬷,跟自己一样在这无家无业的。

  这日王嬷嬷便来了。

  那时贾母说王嬷嬷老,其实王嬷嬷今年也不过五十岁,跟王夫人的年纪差不多大。

  王嬷嬷一进屋,黛玉便让紫鹃给搬个座。

  “姑娘让我办的事,倒是有些眉目了。”王嬷嬷瞧着紫鹃给倒了茶来,客气道,“这可是劳动了。”

  “妈妈客套了。”紫鹃笑着拿着托盘坐到了小杌子上。

  王嬷嬷喝了口茶:“要在外面找个住的地方,按着姑娘说的,不要大,只要周围安全可靠就成。我就找了一处尼姑庵,这家庵庙离这也不算远,隔着四五条街。庵也不大,就一个老师太,并一个年轻女尼。”

  “那方便吗?”黛玉问着,想到了贾府的家庙水月庵和地藏庵。

  “自然方便,那地方干净且安静。给了几两银子,已经说好了。这些日子就可以把些常用的铺盖、器具搬了过去。”王嬷嬷笑着。

  黛玉点了点头:“这些就要麻烦妈妈了。”

  王嬷嬷笑着道:“姑娘说什么,且莫说姑娘是我奶大的。就是当日来这里,也是老爷叮嘱过的。我在南边的家人,托了老爷和太太的福,过得都不错,现在在苏州城都有些了脸面,那小儿子都考中了秀才。”

  黛玉笑了:“妈妈,等我离开这里回苏州吧,正好一家子也团圆了。”

  王嬷嬷笑了:“跟在姑娘身边久了,回家去倒不习惯了。”

  黛玉也不在说什么,怎么个往西边走,还没个谋划。这几日弄了张舆图来看,西边很大,爹娘到底要自己往西边的哪去呢?

  第9章

  自从让官媒婆给黛玉找门亲后,王夫人倒是有了几家人选,可王夫人瞧着心里都不太乐意。

  这事若是之前,最好的商量人是薛姨妈,亲姊妹,好说话。可现在因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王夫人不好去找薛姨妈,怕宝钗臊。要是让薛姨妈来这,又怕说话间不查给宝玉听了去。

  最后,王夫人还是决定去薛姨妈那里,把凤姐也给喊上了。

  薛姨妈听说王夫人和凤姐要来,以为是宝玉有了什么,倒有些急。

  就连宝钗听到了,也着急,可却还不能问,心里更是急了。

  好在王夫人和凤姐来得还不算太迟,薛姨妈听到不是宝玉有什么,总算一颗心落回了肚里。

  王夫人把官媒婆给的几家的庚帖放在了炕桌上:“你瞧这几家,怎么瞧怎么不顺心。”

  薛姨妈拿过来一看,就知道王夫人为什么不顺心了。

  门第不说,只是这几家都是在京里的。也就是以后要常来常往的。

  想着宝玉对着黛玉的心,若是闹出些尴尬事来,不说宝玉如何,就是宝钗也没有脸面,薛姨妈也觉得不合适了。

  薛姨妈怕折损了宝钗的面子,便问:“老太太怎么说?”

  “还没给老太太看呢。依着老太太的意思,这两年不想说亲。”王夫人正经是愁在这里。

  嫁出去,再怎么也比还住在贾府里好。

  凤姐听到这个,倒觉得不如卖黛玉个顺水人情了:“太太,林妹妹不是说姑妈给她托梦,要往西边去,不如就让林妹妹去西边得了。”

  王夫人叹道:“这可是她乖僻使性子了,哪能由着她。”

  薛姨妈知道王夫人的心思,想是黛玉因为宝玉的婚事才这样。

  第二日,正是许后宫亲眷进宫与嫔妃团聚的日子,王夫人便进了宫。

  如今元春已过三十,膝下又无子女,心里为了这个多少也是犯愁。可跟王夫人又不说,怕父母担忧着急,只能说些场面上吉利话来。

  王夫人也知这个道理,便也挑着些好听的话来说。素知元春跟宝玉姐弟情深,便道:“宝玉近来好多了。想必是知道快要成亲,又是娘娘给指的婚,才会这般欢喜,也明白事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