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02】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1 / 2)





  腊月二十九当天, 东方欲晓。

  屋外的冬雪似乎是被昨晚热闹的灯火节留住了脚步, 谢行俭醒来时, 只见外面大雪初霁, 雪花覆盖住整个上京城, 放眼望去, 一片洁白无瑕。

  谢行俭因为惦记着送罗郁卓书画的缘故, 前两天都没怎么睡好,好不容易昨晚补了觉,今早他竟然比平常生物钟醒的还要早。

  他悄悄的穿上棉衣, 转去厨房生了火,端着火盆给魏氏兄弟房间的火炉添上新柴,然后将剩下的炭火倒进自己房间火炉。

  他买的这栋宅院只有两个厢房, 现在魏氏兄弟住进来, 表哥只好搬过来和他挤一挤。

  王多麦睡眠浅,听到谢行俭站在床前鼓捣, 他揉了揉眼睛, “怎么醒这么早?”

  谢行俭见表哥醒了, 笑道, “我昨晚睡得早, 清早醒了就睡不下去了, 无事只好起来烧烧火,表哥,是不是我动静大了吵到你了?”

  王多麦打着哈欠, 眼角渐渐浮起泪水, “没,我觉少,你等会啥辰时去侯爵府啊?要不要在家吃个早饭再过去?”

  说着,王多麦就从暖被窝里爬起身。

  谢行俭刚想说不用麻烦,他自己去煮点粥就可以,哪知王多麦执意要去厨房帮忙,谢行俭无可奈何,只好将厨灶熬粥的活让给王多麦。

  谢行俭估摸着离巳时还早,想着起个大早不能白白浪费了,便寻出笔墨纸砚开始练字。

  之前他因为想要拿高的科举卷面分,所以在字的练习上尤为花功夫。

  虽然后来他了解到敬元朝好些科考采用的都是糊名誊录法,也就是说,不到科考殿试,考生亲手写的字,很少能原封不动的呈现到学官面前。

  即便如此,谢行俭依旧每日雷打不动的花半个小时练笔,久而久之练就了一手纵横挥洒的好字。

  写了半张纸后,他忽而眸光一动,视线静静的在梅花香的食盒上驻留良久,只见他眉头微动,目光随后又移到桌子上刚写好的文章上。

  沉吟了片刻,谢行俭抽出一张润墨性强的宣纸,冥思了一会后,他拿起笔洋洋洒洒的写出一篇雪中赏梅的文章。

  谢行俭作诗欠缺灵气,可经他写出的文章,读起来波澜老成,笔力独扛。

  只见他下笔酣畅,转眼功夫,一篇五百字的短小精悍的冬雪赏梅文章跃然纸上。

  谢行俭文思泉涌,一时写的忘我,竟没发现魏席坤不知何时站在他的身后。

  魏席坤见谢行俭写完,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我认识的读书人中,看来看去,还是属小叔的字写的最好!虽不能夸张的与颜筋柳骨并排作比较,可我倒觉得,小叔的字自成一派,横斜竖撇间鸾飘凤泊,毫无拘束感,真真是一手好字。”

  谢行俭笑笑,他觉得光送梅花香显得俗气,便想着手写一篇应景的文章,也算是自个的心意,正好可以拿来衬托梅花香。

  送人写规规矩矩的正楷体当然不妥,显得毫无新意,所以这回他用的是行草,笔画之间飘逸潇洒,给人的阅读既视感很强。

  “今日又不用去国子监,你怎么也起的这么早?”谢行俭笑问。

  魏席坤将谢行俭晾干的文章拿过来细细品味,听谢行俭问话,他应道,“习惯起早,到了时辰就睡不着,刚好看小叔房里有动静,便过来瞧瞧。”

  诶,又是一个早起的生物钟。

  写完文章后,谢行俭特意小心翼翼的装裱了一番,鎏金的卷轴给单一的黑字白纸增色不少,可惜谢行俭还未有表字,没有雕刻专用的印章,否则落款处盖上红字印戳,那就更完美了。

  谢行俭忙完这一切的同时,魏席时也醒了过来,厨房里王多麦的粥熬的浓稠,三人就着从雁平带来的咸菜,吃了几碗粥下肚。

  *

  武英侯府地处京城繁华地段,距离谢行俭所住的北郊有半个时辰的路途,雪天路滑,走过去肯定会弄湿鞋袜,为避免到那狼狈,三人决定租一辆马车赶过去。

  因是老乡之间的赴宴,所以谢行俭一并将表哥王多麦带了去,省的留表哥一人在家中无聊。

  马车悠悠逛逛的行驶在雪地里,抵达武英侯府时还未到巳时,谢行俭四人拎着东西刚下马车,守在门口的小厮立马笑迎迎的上前。

  侯府的门第就是不同凡响,不像谢行俭买的那栋院落,一进大门整个院子的景象一览无余。

  武英侯这样的人家建造房屋时都比较讲究风水,谢行俭跟着小厮甫一踏进门槛,入眼的就是一尊高大的雁翅砖雕照壁墙,颜色素淡,中央刻着方块罗字,两侧则雕了一圈鲤鱼游水图,整副画在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的奇效。

  谢行俭上辈子读古代建筑史书时,上面记载说一般大户人家都会在进门院口立有吉辞颂语的精美壁照。

  其一是为了顺应风水,在封建思想中,建筑风水讲究导气,这气直冲院落视为不详,为了导住这团气,工匠们便在大门几丈远处置一面墙。

  不过为了保持财气、福气入门,这堵墙不能封闭,故有了照壁这种建筑形式。

  魏席坤偷偷的靠过来,手指摸了把冷冰冰的照壁墙,低声道:“大户人家就喜欢这样式的,我听说他们有人将这墙称之为萧墙,我记得是有典故的,只一时没想起来。”

  萧墙?

  “祸起萧墙?”谢行俭脱口而出,“出自《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对对对!”魏席坤笑,“还是小叔记得清楚。”

  “典故我也知道。”旁边的魏席时凑上前,阴森森的咧嘴笑,“不过我这有另外一个故事,你们可要听?”

  “说说看!”谢行俭笑。

  魏席时落后小厮几步,故意抖着嗓音吓唬人,“这墙啊,是用来断恶鬼的来路!”

  “武英侯府的将士皆上阵杀过敌,血流漂卤,为了防止宅中有恶鬼来访,故而才建立这高高的照墙,因为风水上说,恶鬼没脑子,只会走直线,有了这高墙阻挡,它不会转弯。”

  魏席坤闻言惊愕失色,“你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武英侯府的照壁比一般人家的要高处好多,原来如此。”

  谢行俭可不信恶鬼寻门的话,再说武英侯府的将士征战沙场是为了保国安民,他们是朝廷的顶梁柱,他们杀的都是破坏国家安危的恶民,这些人该杀!

  前边小厮见几人落后几步,便停下脚站在一旁耐心等候。

  谢行俭见小厮侧着头看他们,忙低声道:“少说这些勿须有的,小心隔墙有耳触了主人家的霉头,赶紧跟上!”

  魏氏兄弟忙捂着嘴应声,绕过曲折游廊、青石板路,小厮将四人带到一座挂有三面帘幕的凉亭。

  凉亭内,罗郁卓早已等候多时,见到谢行俭几人,罗郁卓立马起身,面带笑容的从凉亭上走下来。

  时隔两年再见,罗郁卓越发俊美,许是成亲了的缘故,罗郁卓眉宇间的稚嫩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男子的成熟和内敛。

  “罗兄,好久不见——”谢行俭等人纷纷拱手问安。

  罗郁卓虽娶了霞珠郡主,但罗家的爵位等老侯爷去了就要上交朝廷,所以罗郁卓肩上是没有头衔的,因此他们这些读书人相见,依旧可以以兄弟相称。

  罗郁卓笑着迎谢行俭几人入凉亭。

  “上回府城一别,我与俭弟似是有两年没有见过面了吧?”罗郁卓招呼着下人给谢行俭他们递上暖手的汤婆子。

  谢行俭抚摸着掌中的暖炉,颌首微笑:“确有两年,此番上京读书事务繁忙,没能早点来拜访卓兄,实在惭愧。”

  魏氏兄弟双双笑着拱手,“早就听闻罗兄文采斐然,在雁平时,我们就想结实罗兄,无奈一时没机会,如今来了京城,得罗兄邀约能来侯府一聚,是我等三生有幸。”

  罗郁卓笑的和煦,“我虽生长在京城,但祖辈根基还在雁平,能在京城遇见老乡,聚一聚是求之不得的事,何况我与俭弟可是有着死里逃生的情谊……”

  魏氏兄弟疑惑的看向谢行俭,谢行俭忙解释当初府城地动一事。

  “当初卓兄带着人过来,就好比是天降甘霖地有醴泉,救了小巷口好些老百姓……”

  谢行俭一想到在当时那种紧急关头,罗郁卓能带着人马过来救人,简直就像是菩萨下凡,庇佑他们来了。

  “这没什么,”罗郁卓笑,“爷爷放我身边的武卫总要找点事给他们做——”

  话还没说完,只见罗郁卓的小厮跑上来对着罗郁卓耳语了几句。

  罗郁卓戏谑的视线若有若无的从谢行俭身上扫过,转瞬恢复正常。

  小厮下去后,罗郁卓抬手指了指小厮刚送来的茶水,“你们不妨先尝尝这茶水,暖暖身子,等会我再带你们去梅园赏梅。”

  “好茶!”谢行俭呷了一口后,赞不绝口,“茶中带香,回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