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节(1 / 2)





  胡氏道:“我没说不让你高兴,我只是叫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也别把话说得太满,免得孩子下不了台。”

  张耀祖蹙眉道:“我知道,你当我傻呀。”

  胡氏真想加他一句,你以为你不傻呀。但想着要给他留脸面,到底还是忍下没说。

  张小北又大体说了一下书单上要买的书,胡氏和张耀祖一听脸色便沉重起来,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呀。

  沉默了一会儿,张耀祖问道:“孩子他娘,那咱这房子还盖不盖了?”一盖了房子家里又没钱了。

  胡氏想了想,咬牙说道:“房子还是得盖,咱们家住得太挤,小北连间像样的书房都没有,屋子又小又暗,家里又吵闹。不过,书也得买。”

  张小北在旁边说道:“我们是按顺序学的,可以先买一部分,而且我还打算跟世虎分头买,然后再抄书,手抄本也一样用的,能省不少钱。”

  胡氏眼睛一亮,“这也倒是个办法。”

  接着,张小北又把李夫人的事说给全家听,胡氏感慨道:“头一见见面我就觉察到了,李家婶子就是面冷心热的人。”

  张小草也道:“那当然,也只有那样的娘才能教出李先生这样的儿子来。”

  ……

  开春以后,张小北家的房子便开始动工了。

  盖房子的钱是胡氏这半年来一文一文地积攒的,再加上一部分老房子卖给大房抵的一部分钱,倒也够用了。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胡氏就对外声称盖房的钱一半是借来的。

  房子就建在村南头,就是在黑妮家和另一户邻居中间的那块空地。

  黑妮听到张小北家要成为她家的新邻居了,心里大为高兴,还特意抽空过来一趟。

  建房子时,黑妮是有空就往张家跑,帮着忙东忙西的,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小活。

  本来黑妮的爹娘是想制止她这么做的,但转念一想,张小北是个读书人,以后说不定会发迹呢,交好这个邻居倒也没有坏处,因此便对黑妮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月后,张小北家的新房落成了。他们很快就可以搬到新家了。

  第43章 搬新家

  张小北家的新房子共建了三间正房, 六间厢房, 一共有九间,其中三间正房是砖石结构的,灶房和厢房是半砖半土的,柴房说是房子其实相当于一个好点的房子。建造这所房屋,很多村民都来帮忙了。其中,跟张耀祖一起外出打零工的那帮人帮忙最多, 这些人常年在外做零工,不少人都会些手艺,里面有泥瓦匠、木匠等等, 再加上刚过完年, 大家也比较闲,来的人也多。至于工钱, 他们是不要的,只要管好两顿饭就行了。这也属于人情往来的一部分,将来别人家建房,张小北家的父母也要去帮忙。

  胡氏十分感念大伙的帮忙, 在饭菜上没少下功夫, 每天两顿饭保证顿顿有肉菜, 主食不是大白馒头就是蒸米饭, 或是烙面饼。中午那顿没酒, 因为下午还要干活,晚上那顿有,还佐有可口的下酒菜。这一点可中了那些男人的下怀, 有些人不是冲着两家的交情,是完全冲着这顿酒来帮忙。不论谁来,胡氏都是笑眯眯地表示欢迎,热情招待。帮忙的人多,大伙干活的热情又很高,这人多力量大,房子造得也快。

  二月初十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刚好又逢上张小北沐休,他们决定就这天上梁。胡氏和两个闺女早早地蒸好了点了红点的小馒头又准备了一些糕点和糖块,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像天女散花般地把馒头、糕点、糖块向围观的大人孩子们撒去。众人一起笑闹着上前把东西哄抢而光。

  张小叶也抱着妹妹挤在人群中,她没法腾出手去抢,张小北从家里抓了几个馒头给了她。

  他对着张小多拍拍手,小丫头找了一圈没看到胡氏,才退而求其次地让张小北抱她。

  张小叶笑道:“小北抱得动吗?”

  张小北稳稳地抱着张小多,说道:“她这么轻,怎么抱不动?”张小北说完心里忍不住叹息一声,这个小堂妹确实很轻。

  张小叶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张小北家的新房,语气复杂地说道:“你们一家搬出来,我是既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你们住得宽敞了,日子也能过得清净,难受的是以后串门就不方便了,小多去你家都去习惯了,到点了不去,她就打挺哭闹。”

  张小北道:“没事,其实也不算远,以后你要常来,你们不来,我们会想小多怎么办?”

  张小叶笑道:“只要你们不嫌烦,我肯定会常来。”

  两人一边看热闹一边说话,张小北问张小叶西院那边的事,又问问她娘的病情好转没有。

  张小叶不禁多看了这个堂弟一眼,心里暗暗想道,要是自己也有这么个亲弟弟该有多好。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胡氏风风火火地走了过来,她看见张小多,笑着逗弄了她一下,张小多见风使舵,一见了她就像看见亲娘似的,使劲挥舞着小手要她抱。

  张小北一脸地失落:“娘,我被抛弃了。”

  胡氏哈哈一笑,即便忙着也接过了张小多。她抱着孩子去招待那些来贺喜串门的妇人们。

  大家一边吃着零嘴嗑着瓜子,一边闲聊天:“三嫂,你家这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这才不到一年,你家小北不但进了学堂还盖了新房,这搁咱村可是头一份呐。”

  胡氏谦虚道:“啥头份不头份的,这盖房子的钱多半都是借的,小北能进学堂全是因为遇到了好人,人家先生是先教再要束脩,要不然,俺们小北可念不起书。”

  有人道:“三嫂子就是太谦虚,不管咋样能盖这么好的房子可不是人人都做到的,还不是因为嫂子能干?人家先生也不是谁都收的,还不是因为你家小北聪明懂事?”

  这马屁拍得胡氏心里十分舒坦,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也有人见到她抱着张小多,便打趣道:“我老瞅见你二嫂家的丫头抱着这孩子往你家跑,你倒疼这孩子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小多是你生的呢?”

  胡氏看看张小多,叹息一声道:“我二嫂自打生了小多后,身子一直不咋好,我婆婆又忙,小叶又小,我这个做婶子的能帮就帮点呗。”

  有不少妇人开始就此发表各自的看法。

  有的说胡氏这么疼张小多,张小多长大后说不定会跟她亲;有的说,那可不一定,毕竟不是亲生的,再疼她,长大了还是跟她亲娘亲。

  胡氏只是面带笑容听了一会儿,便说道:“说真的,我自己也有三个闺女,我疼小多就是因为可怜这孩子,我倒也不指望她将来怎么报答我。”大伙闻言不禁对胡氏的观感更好了。

  张小叶也远远地听到了胡氏的这番话,她表面上虽然波澜不惊,心底却是情绪汹涌。

  她在帮着张小草张小枝收拾东西的时候,特意找到了张小北的鞋子,默默地记下了尺寸。又想着张小北每天要冒着冷风去上学,她决定先给张小北做一顶帽子。

  上梁后没几天,张小北家便开始陆陆续续地搬家了。

  俗话说,破家值万贯,家里东西看起来没多少,一旦搬起来就挺麻烦的。杂七杂八的,跟蚂蚁搬家似的,一趟又一趟的往新房挪。